|
|
目前国内“新常态”增长模式基本确立,钢铁等传统工业需求将长期保持弱平衡状态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虽然国内钢价持续调整,但行业整体低迷中依然透露着丝丝曙光,比如钢铁出口持续增长,铁矿石价格下跌带来钢铁产品毛利率提升,2014年钢铁行业已经摆脱大面积亏损的尴尬局面。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未来钢铁企业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对外产能转移等多种方式积极转型。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我国出口钢材972万吨,单月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较上月增加117万吨,环比增长13.68%,同比增长94.01%;1-11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361万吨,同比增长46.79%。目前正值国内行业淡季,钢铁企业都在积极寻找“走出去”的路子,而此时外需火热给了国内市场一个契机。中国对外援助资金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有望带动周边国家工程建设等项目的钢铁需求。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援助总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82.3%的资金集中分布于亚非地区。 国内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是钢铁产业走出低迷的重要手段。《河北日报》近日报道称,通过推动联合重组,河北省钢铁冶炼企业数量将减少60%,未来新组建的15家左右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产能将占全省90%以上。另外,12月6日,冀南钢铁集团、河北太行钢铁集团、唐山渤海钢铁有限公司分别与其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金融机构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或搬迁改造或“退城进园”的新项目正式启动。5个月前,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河北省是国内钢铁第一大省。 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也带来了积极效果,就是钢铁产量增速持续下降,10月份中国生铁产量降至近9个月新低。数据统计显示,10月份中国生铁产量为5701.3万吨,较上月环比下降3.2%,较去年同期下降3.1%,创下近9个月新低。2014年中国生铁产量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其中2月份同比增长为-7.57%,增速创下近5年来新低。我国钢铁产量下降带动国际钢铁行业产量下降,这也正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因素。 在钢铁价格低迷的背景下,铁矿石价格跌幅更大。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2.7%,价格下跌超过预期。但从细分数据看,采掘业、原材料、加工工业环比跌幅分别为-2.3%、-1.2%、-0.2%,这表明产业链前后端的价格跌幅不同步,显然将有利于加工工业环节的企业产品毛利率提升。 公司方面,钢研高纳作为我国高温合金领域研发企业之一,随着核电重启,高温合金需求将放量增长。大冶特钢主要生产齿轮钢、高温合金钢等特殊钢材,产品被广泛应用,受益产品结构调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长较快。新兴铸管近期公告设立并购基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资产优化,产业并购基金暂定为不超过75亿元,结合国企改革的大趋势,公司有望迈入外延式增长的道路。 |
|